【318专稿】川美八人齐聚鹏城,回望四十年艺术路
“川上同行:四川美院八人展”于关山月美术馆盛大开幕
2018-09-28 19:36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谢云婷 浏览次数:5076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川美八人齐聚鹏城,回望四十年艺术路。2018年9月28日下午3时,由关山月美术馆和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川上同行:四川美院八人展”在关山月美术馆盛大开幕,深圳川美人齐聚一堂。回望历史有多种方式,既可以宏观俯瞰,也可以近距离微观。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8位艺术家,以他们的青春参与了中国美术的开放之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行,将个人的生活与共和国的历史连结为命运共同体,他们的艺术之路,从微观层面呈现了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的40年巨变。
庞茂琨、张杰、冯斌、翁凯旋、罗发辉、刘宇、杨述、张林这八位画家都是1978年进入四川美院附中的学生,大多数出生于1962年前后。首先,他们的学习和创作深受四川美术的地域影响,四川美术学院是中国美术版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作为西南艺术的中心,四川美院的教学与创作影响并决定了西南艺术的发展。四川美术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对现实生活的持续关注,在80年代,四川美院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和鲜明的地域性。以1984年的四川美术学院进京展为代表,四川的“乡土写实绘画”,敢于正视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对文革期间虚假的浪漫主义文艺创作模式是一个勇敢的批判与反拨。其次,改革开放后四川美院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术宽容和鼓励创作,多年以来,川美形成了以创作促教学的教学特色,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自己办展览,以作品表现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前代画家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与崇高象征已成为远去的歌声,他们更注重的是个人对当下生活的品味,将理想化为平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们从附中起就在一起学习,毕业后大部分人又在川美工作,但是他们的艺术风格自成面貌,与法国印象派不同,他们不属于一个风格相近的画派。但是他们与印象派画家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对艺术语言十分关注,每个人都极尽可能,在自己的艺术方向上深入探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早在1990年代初,四川美院的王毅与杨述就曾经对抽象材料与表现主义色彩有过积极的尝试,虽然这一风格在四川美院并不流行,但杨述在后来还是坚持了抽象表现的艺术方向。而一向对古典油画和印象主义注意研究的庞茂琨、张杰等反而在1990年代淡化了技术性追求,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剖析。
据悉此展展至10月7日,欢迎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8位川美人的艺术雄风。
【开幕式】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陈湘波先生 致辞
在我们迎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以庞茂琨院长为首的8位艺术家齐聚关山月美术馆,用自己的作品讲述一个关于变迁和成长的故事,以自己40年的艺术探索的成果,向青春致敬,为改革开放40年喝彩。8位艺术家都极尽努力,在自己的艺术方向上深入探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和风格,因此,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展览。我想这首先是以庞茂琨院长为首的8位艺术家的魅力,也是对我和关山月美术馆的支持,我在这里再次表现最诚挚的感谢。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殷双喜先生 致辞
这个展览叫“川上同行”,不仅暗含着他们是四川美院,也是有川流不息这样的一个含义。他们进校的时候15岁,到今天,40年过去了。也正好是改革开放得40年周年,深圳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它有着广阔的胸怀,接纳中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人才。四川美院历史悠久,在中国美术的版图中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它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可以说中国当代一流的艺术家里面,占比较大的院校,这也与四川美院的美术教育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开放宽容有关。而这种开放宽容鼓励创意的思想,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整个国家的文化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这个展览大家会看到,8位艺术家出自同一个学校同一个附中,可是各自呈现的艺术风格却截然不同,这本身无疑证明了他们的艺术教育的成功,而且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不在于画出几张画,而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在今天提倡万众创新这样的一个文化创意,对深圳来说,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创意和创新在深圳的发展的重要价值。这个展览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使得四川西南的艺术能够和广东这样一个美术大省和深圳这样一个文化创新的典范城市能够深入的交流,对我们广大的市民和观众也是一个难得的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陈若愚先生 致辞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一条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复兴之路。而我们今天的参展艺术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1978年,他们作为四川美术学院第一届附中学生,是当时艺术新青年中的优胜者和佼佼者;后来,他们各自在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等不同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与所取得的成就,也不仅是四川美院的骄傲,更是重庆、乃至整个西南艺术群体的表率;更重要的是:在后来漫漫40年的岁月中,他们对艺术的探索和突破、对文化的热忱和实践、对创造性的开拓与不懈追求,使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并用各自的作品,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写下艺术的注脚。可以说,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艺术人生,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李劲堃先生 致辞
一批有志之士成就了一方热土,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地区的符号。四川是一个具有文化积淀的一个城市,更是我们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非常有辨识度的地区。中国艺术发展到这个时间段,应如何走?如何往共同的一个方向去思考?如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既是一个国家的主张,也是一个东方智慧,它也代表了东方审美在世界上的一种宣泄。如何构筑起21世纪中国美术在国际版图上的作用?我想这批艺术家完全可以代表着这个行进过程中很重要的力量。如果说21世纪是20世纪前期欧洲形成在世界美术史一个很重要的注脚,那么二战之后,在美国强力的经济推动下,引出一系列影响世界美术的观念。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和国际影响力,应如何形成影响21世纪的中国美术,这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表示希望这么好的展览,能够来到广州美术学院,以更大的规模,形成一个交流互动展览。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梁 宇先生 致辞
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美院是西南艺术家群体最重要的创作基地,而今天参展的8位艺术家,他们是四川美院的学生,他们共同传承与坚持传统文化。他们都是国内外非常具有影响艺术家,创作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大家都来自五洲四海,从而逐步形成了“移民文化”,形成了深圳的文化基因。深圳不仅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实力,同时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最后希望四川美院的艺术家对深圳的美术事业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展览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展览交流,共同促进深圳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 庞茂琨先生 致辞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深圳,是中国迈开改革开放历史性步伐的前沿阵地。当我今天踏入关山月美术馆,与附中时的同学再次共聚一堂,时间仿佛回到了40年前——那一年,我们8个人中最小的13岁,最大的20岁。有幸作为四川美院恢复招生后的第一届附中学子,我们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分享了彼此的艺术生涯;也共同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变迁。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机遇下,走上了各自不同的艺术之路。
剪彩仪式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陈金海先生 宣布展览开幕
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 颜为昕先生 主持开幕式
嘉宾大合影
开幕式现场
【媒体见面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殷双喜先生
策展人殷双喜先生上媒体见面会上跟记者谈到,参展的这些艺术家他们进校的时候15岁,到今天,40年过去了,也正好是改革开放得40年周年。深圳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它有着广阔的胸怀,接纳中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人才。深圳这个城市充满了创新精神,因而这个展览在深圳举办,有面向全国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四川历来是天府之国,古代有西蜀画院,也是劳动输出大省。中国美术也重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四川学院的艺术家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当代艺术作品。有称其为“四川画派”,他们在创作上,坚持艺术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川美在中国八大美院和清华美院中,是相较最没有等级感的。在川美,学生可以跟老师下课后一起吃饭、喝啤酒、吹牛,跟老师拍肩搭背。川美的老师十分接地气,他们所在的黄桷平充满生活气息,所以他们没有端架子。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进校的时候都状态相似,但是今天参展的八位艺术家面貌完全不同,这一点非常难得,也非常珍贵。其实,美院的学院教育是有一定的问题的。法国著名艺术家德拉克罗瓦曾说:我们的学院教育就是把一些才能不同的优秀的年轻人放在一起,最后把培养成一个模样,这是教育的失败。但是四川美术学院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创造性,而且,学校资助学生办展,允许学生自己挑选作品。通过此次展览,可以感知川美这样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氛围。
参展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 张杰先生
张杰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此次展览主题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深圳这个城市结合得恰到好处。对于记者提到的8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状态如何,张杰先生谈到,他们一同在四川美院成长,也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15岁,在世界观、价值感形成的关键点,他们就相聚在一起,读附中读本科读研究生,随后,有的留校任教,有的做了职业艺术家,有的出国,有不同的艺术道路,但慢慢殊途同归,又聚在一起。他们彼此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方式有些许不同,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而这正体现了中国当今的一种多元化发展,思想的多元化和艺术的多元化。和殷双喜先生观点一致,张杰先生总结到,四川美院的最大特点是宽松自由的艺术氛围。它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分享多样丰富的艺术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肥沃的艺术土壤。在教学上,川美常引进一些极具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展览,还邀请世界各地和中国各地的艺术家与川美学生分享交流其探索成果,并实时转化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当代艺术的现场产生直接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当下的艺术和社会,思考艺术发展的状况,这为学生的艺术创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参照。因为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和胸怀,才会有生机,有活力的艺术氛围,而这才是年轻人的世界。

【展厅现场】
川美深圳校友现场“追星签名”
【现场部分作品欣赏】
318艺术网
编辑部
展览名称
展览时间
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
关山月美术馆一楼中厅、C厅
主办单位
关山月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
策 展 人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个领…
-
2021年7月1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中国龙南“围屋之变—关于中国移民建筑的对话”…
-
为隆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优秀艺术成果反映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市委…
-
四十年的光阴,不只是记录似水流年,还有我们曾经的印迹,这岁月刻划不可磨灭的痕迹,再识从前,才能…
-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
-
于深圳而言,时间是一个被量化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量化概念。站在莲花山顶,我们会说:“看,这就是深…
-
来了~ 10月3日-12月13日 由 木星美术馆 和 FAS潮流艺术空间 合作的 最潮流最未来最硬核的…
-
烟斗最早来自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经济贸易往来,烟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烟…
-
9月10日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实行付费参观制的第一天。当天下午3点…
-
独立艺术家徐彬觉一《慈悲之美》千佛艺术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20年7月7日历时六年终于圆满…